国内外模具行业新形势展望探讨分析
2012-08-30
世界模具生产商大致分为三类:第一类以美国、日本、德国、中国等国为代表,具有较强竞争优势,在世界模具业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;第二类以意大利、葡萄牙、西班牙为代表,本国的制模具业比重少,以品牌输出为主;第三类是以新加坡、马来西亚、韩国等国家为代表的传统制模具国。
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指出,欧美国家的模具由于价格高昂与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相抵触,正逐渐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。但是他们又不想放弃制模具业这块领地,为保护本国产业,频频发布中国模具进口数量激增的消息,造成该地区制模具业的集体恐慌。
与此同时东盟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,相对“中国制造”更具有价廉的优势,同时花费巨大资金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,企图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取代中国的地位,挤占“中国制造”的市场份额。例如,越南已经取代了我国成为耐克全球最大的运动模具生产基地,部分欧美客商也已开始向印度、越南、孟加拉等较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订单,“埃及制造”也强势追来。
我国模具出口面临的上述国内外新形势,亟需我国外贸研究和决策人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,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加以冷静分析,挖掘出影响我国模具出口的深层原因。
一国外的新形势
1.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,放慢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步伐,模具外贸需求拉动不足,对我国外贸销量造成直接的冲击。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观察,当前欧州国家正处于欧债危机升级期,市场需求普遍低迷,消费能力持续疲乏。许多模具企业都反映以前有着正常往来的国外合作伙伴,现在除了交付货值小、周期短、价位低,催货急的订单外,2012年起开始对最低起订量讨价还价,贸易行情着实让相关企业无所适从。
2.随着我国大力开拓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,尤其是2010年1月1日起,涵盖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后,为我国模具出口开辟了增长点。从海关统计的数字来看,2011年起我国各个口岸对东盟的模具出口增长迅速,2012年一季度与东盟贸易额更喜迎9.2%的增长,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。此外,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也保持高位运转,对金砖国出口增长8.8%。
3.欧美国家针对模具进口出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。
4.伦敦奥运经济,给我国模具出口企业,带来了一份美好憧憬。北京奥运,调动了中国消费者最大的消费热情,刺激文体商品类模具的销量。
二国内的新形势
1.模具成本持续上升,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,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。模具材料成本包括钢材、橡胶、五金原材料、物流成本等费用,近几年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,大幅攀升。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格局正由“无限供给”向“有限剩余”转变,16至64岁之间的劳动力增量在2004年到2011年间以每年13.6%的速度减少,并预计将在2015年停止增长,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。因而自2010年以来,我国有30余个省份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,一般模具工人月薪都在2500元以上,一些工厂甚至给到5000元以上。
而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,印尼工人工资是148美元/月,越南是85美元/月,柬埔寨更是只有61美元,均远低于我国。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使我国模具出口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,部分欧美客商已开始向印度、越南、孟加拉等较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订单。
2.欧美等国信用评级持续下调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增大,各大模具企业都不敢贸然接下外贸长单,以免汇率波动带来损失。对模具出口等外向型企业来说,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%,出口/销售额比率下降约0.3%~0.5%,因而单是汇率因素,全年五金、塑胶等原材料成本已平均上涨至少10%~20%。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本币兑美元也相应在持续升值,和人民币相比,升值的幅度有高有低。这种双重汇兑损失相比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,给出口型企业带来的创伤更为严重。
3.诚信危机损伤中国模具业的健康有序发展。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,在去年以来显现的民营企业债务危机中,中国商人的信用似乎再次降至“冰点”。而作为中国商人的一分子,中国模具商自然不能独善其身。去年以来,温州、广东、福州的部分模具商,因债务危机而“跑路”或自杀导致的企业关闭停产事件共达数百起,严重挫伤了模具企业的信用。内部资金流量不足导致债务危机,外部贸易方现金结算的要求,对中国模具企业形成“内忧外患”的局面,导致更加严重的资金压力。企业主动被动违约情况增加,又再次加剧了信用下降,形成了恶性循环,严重干扰到我国模具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。
4.模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不足,重复生产中低端产品,在市场竞争中非常被动。一方面,国内制模具企业业产品同质现象严重,产品缺乏差异化,基本是拿着别人的产品进行模仿、改版,从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在样式、用料、档次、目标、市场方面基本雷同,而多数又集中于低档模具的生产,从而造成低档产品严重过剩,恶性竞争泛滥。
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指出,欧美国家的模具由于价格高昂与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形势相抵触,正逐渐丧失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。但是他们又不想放弃制模具业这块领地,为保护本国产业,频频发布中国模具进口数量激增的消息,造成该地区制模具业的集体恐慌。
与此同时东盟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,相对“中国制造”更具有价廉的优势,同时花费巨大资金加快基础设施的配套,企图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取代中国的地位,挤占“中国制造”的市场份额。例如,越南已经取代了我国成为耐克全球最大的运动模具生产基地,部分欧美客商也已开始向印度、越南、孟加拉等较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订单,“埃及制造”也强势追来。
我国模具出口面临的上述国内外新形势,亟需我国外贸研究和决策人员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,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加以冷静分析,挖掘出影响我国模具出口的深层原因。
一国外的新形势
1.国际经济大环境不佳,放慢了国际经济的发展步伐,模具外贸需求拉动不足,对我国外贸销量造成直接的冲击。据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观察,当前欧州国家正处于欧债危机升级期,市场需求普遍低迷,消费能力持续疲乏。许多模具企业都反映以前有着正常往来的国外合作伙伴,现在除了交付货值小、周期短、价位低,催货急的订单外,2012年起开始对最低起订量讨价还价,贸易行情着实让相关企业无所适从。
2.随着我国大力开拓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,尤其是2010年1月1日起,涵盖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后,为我国模具出口开辟了增长点。从海关统计的数字来看,2011年起我国各个口岸对东盟的模具出口增长迅速,2012年一季度与东盟贸易额更喜迎9.2%的增长,东盟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。此外,中国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增长也保持高位运转,对金砖国出口增长8.8%。
3.欧美国家针对模具进口出台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。
4.伦敦奥运经济,给我国模具出口企业,带来了一份美好憧憬。北京奥运,调动了中国消费者最大的消费热情,刺激文体商品类模具的销量。
二国内的新形势
1.模具成本持续上升,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,市场占有率持续下滑。模具材料成本包括钢材、橡胶、五金原材料、物流成本等费用,近几年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,大幅攀升。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供给格局正由“无限供给”向“有限剩余”转变,16至64岁之间的劳动力增量在2004年到2011年间以每年13.6%的速度减少,并预计将在2015年停止增长,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。因而自2010年以来,我国有30余个省份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,一般模具工人月薪都在2500元以上,一些工厂甚至给到5000元以上。
而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数据显示,印尼工人工资是148美元/月,越南是85美元/月,柬埔寨更是只有61美元,均远低于我国。用工成本居高不下使我国模具出口的价格优势逐渐丧失,部分欧美客商已开始向印度、越南、孟加拉等较低成本的国家转移订单。
2.欧美等国信用评级持续下调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继续增大,各大模具企业都不敢贸然接下外贸长单,以免汇率波动带来损失。对模具出口等外向型企业来说,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%,出口/销售额比率下降约0.3%~0.5%,因而单是汇率因素,全年五金、塑胶等原材料成本已平均上涨至少10%~20%。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本币兑美元也相应在持续升值,和人民币相比,升值的幅度有高有低。这种双重汇兑损失相比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,给出口型企业带来的创伤更为严重。
3.诚信危机损伤中国模具业的健康有序发展。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,在去年以来显现的民营企业债务危机中,中国商人的信用似乎再次降至“冰点”。而作为中国商人的一分子,中国模具商自然不能独善其身。去年以来,温州、广东、福州的部分模具商,因债务危机而“跑路”或自杀导致的企业关闭停产事件共达数百起,严重挫伤了模具企业的信用。内部资金流量不足导致债务危机,外部贸易方现金结算的要求,对中国模具企业形成“内忧外患”的局面,导致更加严重的资金压力。企业主动被动违约情况增加,又再次加剧了信用下降,形成了恶性循环,严重干扰到我国模具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。
4.模具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不足,重复生产中低端产品,在市场竞争中非常被动。一方面,国内制模具企业业产品同质现象严重,产品缺乏差异化,基本是拿着别人的产品进行模仿、改版,从而导致生产的产品在样式、用料、档次、目标、市场方面基本雷同,而多数又集中于低档模具的生产,从而造成低档产品严重过剩,恶性竞争泛滥。